【引言】
之所以要加入学生组织原因有很多,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能帮助你未来四年、甚至十年,打下一个好的开端,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你想当官,你想当祁同伟、你想当赵立春,但是你家里横竖找九代没人当过官。你不知道当今时代里想当官有几条路走。你加入学生会,你认识了高育良,他告诉你大学生不考公能直接走选调生去当小官。于是你在学生会和高育良天天一起办活动,高育良介绍你认识了侯亮平、钟晓艾。高育良毕业后去了汉东做选调生,在你毕业后他又举荐你做了选调生,然后你去跨省追击毒贩,发现当地警局的局长是钟晓艾、当地检察长是侯亮平。然后你们配合默契,回去后你成了000001。如果你是学电气的,你毕业后感觉没地方可去,你的师兄在他老家当地开了一个某某电力……你学机械你的,你的导师儿子开了一家某某精工……你学电子销售出差时,发现你的甲方是你师弟……(举例打的比方不构成实际意义、无内涵、引导、暗示等含义)
一、nepu学校组织
- 校学生会(旗下有青干会部门
- 校社团联合会(旗下有办公室部门
- 校青年志愿者协会(待进
- 校团建指导中心
- 第二课堂管理中心
- 新媒体中心研工委--校级
- 研究生会
- 校党委宣传部
- 教务助理团-校级
- 铁人博物馆--(非常特殊,又是校组织又是社团)
- 大学生心理协会-
- 天方科技创新基地(实验室)
- 人工智能实验室(STA Lab)
二、怎么决定加入那个或哪几个组织
第一步:自我剖析
1. 我的兴趣是什么?
1.1 热情驱动型: 我对什么领域有天然的好奇心和热情?(例如:摄影、编程、写作、舞蹈、营销、公益)
1.2任务驱动型: 我更享受完成一个项目、组织一场活动带来的成就感?
2. 我的目标是什么?
2.1技能提升: 我想硬核地学习一项具体技能(如PS、视频剪辑、写代码),还是想软性提升能力(如沟通、领导力、组织策划)?
2.2人际拓展: 我是想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还是想拓展专业领域的人脉?
2.3简历镀金: 我是否需要这个部门的经历让我的简历更出彩?它是否与我未来的职业规划相关?
2.4 纯粹体验: 我只是想体验一下大学生活/公司文化,找点有意思的事情做?
3. 我能投入多少?
3.1 时间: 我每周能拿出多少小时?部门的常规会议、任务和活动时间我能否保证?
3.2精力: 这是一个需要高强度脑力/创意的部门,还是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团体?我的精力水平能否匹配?
4. 我的性格是怎样的?
4.1我是外向型,喜欢与人打交道,享受团队协作?
4.2 还是内向型,更擅长独立钻研,专注于技术或内容创作?
(性格没有好坏,不同部门需要不同特质的人。)
第二步:部门调研
1.了解部门职能:
1.1 这个部门具体是做什么的?(不要只看名字,比如“宣传部”可能要做海报、写推送、拍视频、办活动,具体分工是什么?)
1.2 它的品牌活动和经典项目是什么?这些活动是否吸引我?
2. 感受团队氛围:
2.1 这是最“玄学”但也最重要的一点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感受:
2.2 招新宣讲会: 观察学长学姐/同事们的状态,他们是热情洋溢、眼里有光,还是例行公事、略显疲惫?
2.3 直接交流: 大胆地向部门的现任成员提问!可以问:
2\.4 “学姐/学长,你在这个部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?”
2\.5 “部门平时的工作节奏是怎样的?大概多久开一次会?”
2\.6 “这里的氛围是更轻松活泼还是严肃高效?”
2\.7 口碑打听: 向熟悉的师兄师姐或同事打听一下这个部门的口碑。
3. 评估发展空间:
3.1 在这里,我的想法能否被倾听?有没有机会独立负责项目?
3.2 部门是否提供培训?上级是否愿意指导新人?
3.3 晋升路径是否清晰?(如果你有长期发展的打算)
第三步:权衡与选择(做决定)
部门选项 兴趣匹配度 目标匹配度 时间投入 氛围喜欢程度等 都要考虑 因为
遵循“心动的信号”
· 如果一个部门让你感到兴奋和期待,即使它有点挑战,也值得优先考虑。
· 警惕那些只是“听起来很好”或者大家都说“很牛”,但你自己完全无感的部门。
· 设定优先级:
· 如果你的首要目标是学技能,那就选择能提供最好培训和实践机会的部门。
· 如果你的首要目标是交朋友,那就选择氛围最友好、你最合拍的团队。
---
第四步:申请与尝试
1. 认真准备申请: 无论是填写报名表还是面试,都充分展示你对部门的了解和热情。你的认真态度会被看到。
2. 怀抱开放心态: 即使做了再多功课,实际体验也可能有所不同。给自己和部门一个互相了解和适应的过程。
3. 允许自己“犯错”: 如果加入后发现真的不适合,这也不是失败。这是一次宝贵的自我认知过程。可以礼貌地提出退出,或者坚持完一个任期,下次做出更优选择。
4.保持一个热情的心:不管能不能达到部门要求,坚持加入部门,一般都能成功,部门也不给你开工资,不会嫌多一个队友的。
三、加入部门后如何取得宝贵经验
对待组织要积极
在大学中师兄和导师是最宝贵的资源,也是将来一生中都能用得到的人脉, 主动参与活动或者项目,在项目推进中深化认知,不局限于“完成分配的计划步骤”,主动了解实验项目的整体目标,明确自己负责环节的意义。过程中多观察、多提问:若出现数据异常,先独立分析可能原因(操作误差、反应条件不合适),再带着思考与导师或师兄师姐讨论,而非直接等待解决方案。主动承担额外任务(如整理实验数据、参与文献查阅、协助准备项目汇报),全面了解从实验设计到结果呈现的完整流程。在活动和项目中学习学长的技术和能力。